醫護多元激創聯盟發揮醫學工程轉譯優勢 鎖定利基市場開發創新醫材
個案成果

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
計畫名稱:醫護多元激創聯盟
計畫主持人:長庚大學工學院院長 賴朝松教授
成果介紹

帕金森氏症名列老人三大疾病之一,對於已邁入高齡社會的臺灣而言,將是難以迴避的沈重課題。「醫護多元激創聯盟」與緯創醫學合作,開發世界首創的帕金森氏症患者專用人工智慧外骨骼機器人,重量僅6.8公斤,已經取得衛福部食藥署(TFDA)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

聯盟主持人長庚大學工學院院長賴朝松教授解釋,在開發這項個人化人工智慧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的過程中,進行多方面相關需求的探討。由於許多中風或是巴金森氏症的患者並非沒有力氣行走,而是需要在起步時給予輔助並強化其平衡感就能行進,因此就思考要開發一項個人化的人工智慧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他說:「開發過程中,主要的挑戰在於如何將感測裝置和輔助的馬達動力以輕量、輕便,又結合人工智慧的方式整合起來。」

由於緯創醫學科技原本就有這種機器人的研發能量,再結合聯盟在臨床端看到的需求,很快的將這項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研發成功,現階段正規劃針對巴金森氏症的病患使用來進行醫材的認證。

醫護多元激創聯盟以「臨床需求、研發技術和未來服務對象」的利基市場思考邏輯作為運作方針。賴教授說:「我們的聯盟就是致力於將這三者緊密結合,從而爭取讓創新的醫材能盡快上市。」

賴教授強調,聯盟在和會員廠商的互動過程中凝聚對於特定分眾市場的共識,希望能在聚焦的協力運作之下,在這樣的利基市場發揮巨大的影響力。


從臨床需求出發的跨界研發平台

醫護多元激創聯盟以醫療現場的醫師、護理師及個案管理師為服務對象,串連醫界的臨床需求與驗證、學界的研發能量以及來自電子、光電、醫療的產業界會員廠商,形成完整且互補的合作體系,以快速催生流程來發展創新概念的醫療照護產品。

賴朝松教授指出,聯盟首先深入探究醫療、醫護與病患長期累積且未被解決的需求,進而透過技術的結合或媒合,發展符合臨床需求的產品。同時,聯盟還能依據醫療法規來進行開發,以確保產品未來的市場價值和定位。

由於具有明確的需求和清楚的目標市場,醫護多元激創聯盟營運出豐碩的具體成果,包括和醫博生物科技合作開發的減壓智慧床墊已成立新創公司,並舖貨至醫療通路,而另一項已經完成動物實驗的心律調節器也取得了美國和臺灣的專利。

聯盟從日常的護理需求出發,也激盪出實用且創新的產品。例如與禾曜科技合作的智慧液體偵測系統,原先是為減輕護理師巡房記錄尿袋排尿量的工作負擔,因此發想以具備無線傳輸能力的電子磅秤結合尿袋,將即時數據回傳到護理站。

賴朝松教授解釋,智慧液體偵測系統是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就開始醞釀的發想。當時,聯盟就在思考,護理人員在執行相關業務時,除了原本繁重的工作負荷之外,還常常需要面對被隔離中的病人,因而暴露在危險的工作場域。因此,聯盟就想到要開發一項看似簡單,但是卻非常實用產品,也就是智慧液體偵測系統的尿袋,希望能以此協助護理人員減少暴露於危險的工作場域,同時減輕工作的負荷。

在臨床實務上,手術後排出的尿液量數據攸關病患的術後恢復狀態,因此執刀醫師通常每小時就會詢問一次,而護理師就必須到病患床前確認並回報。若是懷孕中的護理師,這樣頻繁的察看,更是造成相當的負擔。而透過這項智慧液體偵測系統,醫師只需要利用手機就能隨時查看數據,同時減輕醫護雙方的工作負擔。因此,目前各大醫學中心都在試用這套系統。

這項「智慧液體偵測系統」中的無線傳輸電子磅秤已獲得臺灣專利,正在申請美國專利。此外,這套系統不僅能應用於偵測尿液量,也能應用於偵測如一般點滴或人體手術後各式排出的體液,達成輸入量與排出量即時智慧監控。


「大小通吃」的多元合作模式

醫護多元激創聯盟在會員廠商的招募上也下了功夫,既有隸屬於知名科技企業集團的緯創醫學,也有只以單一技術及產品為利基的中小型廠商,即使規模大小不同,同樣都能善用聯盟的資源打出一片天。

賴朝松教授表示,聯盟設定具體的執行目標,從而兼顧規模大小不同會員廠商的能力和需求,發揮醫學工程轉譯的優勢,共同研發出多樣化的成果。

緯創醫學新事業發展副總監李政哲表示,人才培育和技術互補是參與聯盟最大的收穫,不僅協助公司快速掌握關鍵的醫療法規,共同研發的創新產品更實現了公司發展自有品牌的經營目標。

在人才培育方面,緯創醫學的工程師帶著長庚大學跨科系的學生共同執行專案,不僅落實產學合作,也為產業培育未來可無縫接軌的人才;在技術互補部分,則是善用學界擁有的技術、掌握醫界的真實需求,結合在校學生的協助測試,有效降低研發的時程及費用。

禾曜科技則是由聯盟催生的新創公司。禾曜的母公司因為代理美國的智慧型點滴輸液幫浦,再加上臨床監看點滴流量的需求,衍生出軟體開發的能力。新成立的禾曜科技承接母公司的實務經驗和技術能量,與聯盟合作開發智慧液體偵測系統。

禾曜科技總經理陳志偉表示,最初在規劃產品時只想到尿袋的應用,但透過聯盟與醫療現場的需求,幫助公司找到更多用途,還進一步與醫療資訊系統整合。這個被暱稱為「小蘭」的電子磅秤雖然外型小巧,但其重量、電力、無線網路傳輸、測量精密度都是高標準要求,聯盟也提供了豐富的技術能量,讓公司可以快速修正產品,因應各種使用情境與突發狀況。


產學能量的統合與進化

賴朝松教授認為,學界有對未來的想法和技術,但看不到未來的產品,老師們的研究可能永遠停留在期刊論文,無法付諸實現;相對地,產業界知道市場的需求、臨床的產品定位,但卻缺少部分的關鍵技術。透過聯盟建立的會員網絡,就能讓學界和產業界互通有無,發揮最佳的合作成效。同時,聯盟只要看到需求就能主動出擊,能迅速的串連學界和產業界的能量。

此外,長庚大學工學院包含電機、電子、機械、資訊、化工與材料等科系,幾乎可涵蓋聯盟所需的學術資源類別,也讓會員廠商能更快速地從中盤點及尋找所需的技術項目。

賴朝松教授表示,接下來將推動聯盟朝向醫材設計中心的角色發展,以服務為中心,擴大與其他學術單位、研發單位、法人單位,以及會員與非會員廠商的合作,持續壯大臺灣生醫產業的競爭力,以因應全球高齡化社會及定點照護檢測需求,持續推出創新醫療概念的產品。

更多個案成果